10月18日下午,由amjs澳金沙门线路石榴花读书堂和《石榴花》杂志主办的石榴花大讲堂第29讲在腾讯会议平台上成功举办。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任海涛以“法学与教育学跨学科研究心得——以校园欺凌与教育法治研究为例”为主题作了精彩报告。本次讲堂邀请了鲁东大学法学院李景华、东北亚研究院姜娜、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王广海、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国华等四位学者分别从法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进行点评,amjs澳金沙门线路教师黄修志担任主持人。本次讲堂吸引了校内外众多师生和家长在线聆听。
任海涛老师是国内研究校园欺凌和教育法治的知名学者,参与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起草工作和《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改工作(执笔撰写“校园欺凌条款”),已出版《校园欺凌法治研究》《中小学法治教育模式范例》等著作,课题研究报告修改为上海市《中小学生欺凌防控指导手册》。
在本次讲堂上,任老师先以“学术联想力”为关键词做引入,从“本科的跨学科读书学习经历”“跨学科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工作”“法史、校园欺凌和教育法学研究工作”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任老师以本科期间第一篇论文《论自然物的法律主体资格》的修改为例阐述了自己的学术关怀和研究起点,分享了求学期间参加的文学创作和主办“三报两刊”等文化活动,详细介绍了专著《校园欺凌法治研究》及近年来从事教育法治的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和社会服务工作。最后,任老师在分享学术经验的同时也建议同学们能够时刻保持头脑开放,不要自我封闭,认清自己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点评讨论环节,黄修志老师认为任老师所引“绿柳才黄半未匀”与“枝间时见子初成”的石榴花信念契合,用第三人称的旁观者视角讲述自身经历体现出 “观自在”的历史精神。他建议同学们认真思考“石头缝里长西瓜”的含义,学会以问题为导向,用跨学科的视角求索学术问题和生活问题。法学院李景华老师结合任老师有关自然反思与人文关怀的研究,引入罗翔等其他法学专家在此方面的见解,让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法学这一学科。王广海老师从心理学研究及心理咨询实践层面讲解了有关校园欺凌多方面的根源,加深了同学们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与反思。陈国华老师从教育学与法学的学科重合性与本身学科的丰富性出发,勉励同学们建立更为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投入到更为透彻的教育学问题分析中去。姜娜老师从人类学的“文化自觉”联系到任老师传达的“学术自觉”,并提出“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借鉴”“校园欺凌的成因”等问题。
在提问环节中,不少师生又提出“当今社会网络因素快速发展对校园欺凌的影响是否越加恶化”“非法学本科生进行校园欺凌相关题材的调研受阻何以为继”“如何解析欺凌者攀比心理”“大学校园欺凌的心理研究”“校园欺凌问题上有关教师质量的把控”“教育学中因材施教原则与具体教育实施是否冲突”等问题,任老师以长期的研究实践和近期的服务计划为例作出详细解答,澄清了大家对校园欺凌与教育法的一些误解,启发大家在阅读、调研的基础上关注时代命题和回应社会关切。
据悉,石榴花大讲堂一直秉承“打开一扇窗,照进一道光”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跨学科、跨文化、跨层次的基本方向,探索“新文科”教育新模式。大讲堂不同于一般的学术报告或讲座,它更注重报告人的读书经验、求学经历、人生历程尤其是心路历程,以亲身经历为同学们做出看得见的榜样和示范,也提供了可学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切实解答了同学们在学科认识、读书方法、文学创作、考研考博、出国留学、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等方面的问题,开拓了同学们的跨文化视野,提高了同学们的跨学科素养,为构建“新文科师生阅读研究共同体”和书香校园持续努力。(amjs澳金沙门线路 撰稿:王述巍 郭晓慧 审核:崔新广)